天津水处理设备的市场化建设可以提高使用效率
我国天津水处理设备厂的大规模建设是1998年以后开始的,据建设部统计,从2000年到2004年,我国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400多万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总和。
这些污水处理厂几乎每个厂都有上千万元的无偿国债资金支持,一些地方政府则抱着国家的钱“不用白不用”的心理。从投资主体看,表面上是当地自来水公司,实际是地方政府,因为自来水公司的贷款,尤其是以设备充抵的贷款,最终仍然是财政担保,而且自来水公司也是100%的国有公司。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80%左右的污水处理及配套系统还是事业单位或准事业单位的运营方式,大多是政府收费,给污水处理厂按事业单位拨款,致使投资匮乏、效率低下。抓紧改革我国污水处理投资、建设、监管政府完全“一肩挑”的运行方式,让国家的钱真正“坐上市场经济的快车”是关键。如果利用市场机制,引入符合行业特征、有限且有效的竞争,改变原来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体系,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和运行管理市场化,将会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国家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