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产品信任度缺失 消费者传统习惯难以改变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为什么中国净水器行业发展20余年,中国市场普及率却仍然只有2%-5%,这个问题值得深思。水是生命之源,是关系到人类生命安全的大问题,为什么净水器始终无法在中国家庭大规模的普及?为什么净水器不像传统家电那般易被人们所接受呢?
净水器产品信任度缺失 消费者传统习惯难以改变
家电崛起路径难复制
从空调、冰箱、洗衣机,到电饭煲、油烟机、燃气灶,无论是大家电,还是小家电,在中国市场上,从市场导入期到推广普及期,进入家庭的周期不过短短10多年时间。
同样,大家电和小家电的产业化崛起路径,也多是因为家庭市场迎来了快速普及,从而催生了整个产业的大规模化扩张,形成了相关完成的上下游产业链和产业进入门槛,并涌现出了至今在全球市场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家电企业和品牌。
上述家电产品的快速普及,原因并不复杂:一方面是来自于市场外部,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快速提升,为家电的快速普及建立了一个非常良性的普及环境。另一方面,则是无论是大家电,还是小家电,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和助手。换句话说,中国家庭已经习惯了大小家电产品,以及他们所扮演和承担的角色。
除非有新的技术和产品替代,否则人们是不会轻易舍弃空调、冰箱,或者电饭煲等大小家电产品的。
净水器为什么这么慢?
这里说的净水器,简单地说可以理解为水家电,宽泛地说可以理解为满足家庭饮水用水需求的饮水机。
实际上,当年,饮水机与家电进入中国家庭的时间基本相当,但是这其中却一直没有出现“预料中的爆发式增长”,这也让当年的不少饮水机品牌“死的死、关的关”,只有少数企业成功从饮水机向净水器的转型,但仍然面临着没有“成熟而稳定”的规模化市场需求驱动的尴尬。
这其中的原因,想必饮水机企业属于“自饮恶果”——为了追求一时的市场规模和商机,就忽视了产品品质和企业信誉,从而让中国家庭和消费者对于“饮水机”类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大打折扣。比如饮水机存在“千滚水”、“家庭饮水机藏污纳垢”,以及桶装水就是自来水灌装等一系列行业企业的自揭黑问题,让中国家庭对于饮水机产生了“不信任感”。
净水器的出现,试图通过跳出饮水机和桶装水两个被陷入“信任危机”的环节,通过自来水直接过滤加工后,变成可以直接饮用的纯净水,意在扭转和驱动饮水机在家庭的快速普及。
不过,这种来自企业“一厢情愿”的想法,即便是配合全国各地不时发生的“饮用水污染”公共事件,净水器进入中国家庭的步伐也过于缓慢。这其中,突发性的一些净水器“神化宣传”、“夸大宣传”,也让天天离不开水的中国家庭,对于“净水器”这个盒子里面的安全产生担忧。更重要的是,再加上此前的“饮水机信任危机”,净水器的可信任度也大大折扣。
净水器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当前,对于中国家庭来说,对于净水器普遍存在着“非常想要,却又非常担心”的矛盾和纠结状态中。
一方面,净水器毕竟不同于家电产品。家电产品只是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工具,单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家电可以保障安全,但净水器则直接涉及到食品安全。即便是电饭煲、电冰箱等与食品密切相关的家电,本身并不涉及到食品安全的加工或者处理,而净水器则属于直接用于饮用水安装处理的装置。
在大众的认知中,净水器比家电,其产品的科技性和行业进入门槛,显然要求更高。因此,家庭直接饮用水的净水器,还需要一个强大的企业和品牌作为“信任背书”。单靠一些市场化企业的市场化产品,甚至是价格从几百块到几千元上万元不等的产品,市场上的品牌高达数千个,这种信任度显然没有建立起来。
另一方面,中国家庭对于直接在家用处理饮用的纯净水,还没有形成长期而稳定的认知习惯和消费习惯。很多人习惯性地相信农夫山泉、娃哈哈等桶装水企业,却不相信可以直接生产纯净水的净水器,原因就是大企业和大品牌带来的信任。以及长期以来,这些桶装水持续而强大的广告宣传效应。
对于净水器生产企业来说,最善长的还是制造产品,而不是教育消费者和市场普及产品。因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净水器行业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人人都是净水专家,企企都有净水高手,一谈及净水人人都“口吐飞沫”,但是一涉及到面向终端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度提升、习惯性培养,都束手无策。最终,还是要依靠传统渠道商和经销商的一点点推广。
当前,对于净水器生产企业来说,谁都知道净水器未来一定会大规模大批量进入家庭。但是谁都不愿意成为那个真正花大力气引导和培育市场和消费者习惯的人,谁都在“守株待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