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3•15解密: 净水器中那些你所不知道的猫腻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已经过去半个多月,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愁的自然是那些被曝光的企业了,忙着道歉与公关;而喜的则是在3·15调查中安全过关的。在这次榜单上,净水器行业又“全身而退”但是净水器企业也不能沾沾自喜,仍然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近年来随着净水器市场的不断扩展,行业中的一些不雅现象也时常见诸媒体版面。那么,净水器行业中到底存在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猫腻么?
后3•15解密: 净水器中那些你所不知道的猫腻
猫腻一:假科技忽悠 自来水出自来水进
净水器市场的形成,主要是人们对干净水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所致,净水器之所以备受消费者青睐,主要是因为它能够通过高科技的过滤给人们带来更加健康,更加安全的水源。所以高科技含量成为不少净水器的宣传杀手锏。
然而,从目前市场来看,消费者对净水器中的一系列“高科技”不甚了解,大多数人认为过滤次数越多,科技含量就越高,产品就越好。于是,部分投机取巧的净水器厂家在产品宣传中虚构所谓的高科技,用一堆外人不甚了解的“专业术语”去忽悠消费者,实际上却是自来水进,自来水出。对此,消费者应该对净水器厂家宣传的所谓“高新科技”进行真伪验证,对假科技的企业进行曝光和投诉。
猫腻二:部分添加剂反而污染了水源
净水器的原理除了过滤以外,还有一些是在处理水源的过程中加入了一些添加剂,虽然大部分净水器企业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的,但也不乏部分“黑心企业”在添加剂上弄虚作假,本来是为了净水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再次污染水源。
对此,消费者在面对有添加剂的产品时,一定要严格查看相关物品的卫生许可证及有效日期等,另外也要查看相关批件上所标注的材料与厂家说明是否一致。毕竟是生活用水,小心驶得万年船,层层把关也是对家人的一种负责。
猫腻三:现场虚假测试 蒙蔽消费者
不少消费者在选购净水器时,总是犹豫不决,因为不知道哪一种效果好,所以也不好确定选择哪一款产品。对此情况不少净水器商家选择了在商场做净水测试,而在商场所做的测试效果普遍都好(如果不好,也不会去做现场净水测试),自然也就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对其产品表示出好感。
然而,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发现,一些现场做的测试与消费者买回家实际的净水效果,完全不是一个层次。主要原因就在于在商场做测试时,不少商家在过程中添加了一些净水器产品本身不具备的能力,使得净水效果很好,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所以消费者面对商家的现场测试时,不能被一时的效果所蒙蔽,一定要确保实际净水器的效果能够达到预期,这样买回去的净水器才能真正做到净水效果。
猫腻四:价格乱象 低得可怕 高得离谱
目前市场上的净水器价格相差悬殊,从数百元到上万元不等。据业内人士介绍,不少净水器采用了五级过滤,不仅能够过滤泥沙等杂质,还能消除自来水中的异味。净水器整机保修一年,前三层过滤每3到6个月就需要更换一次滤芯。
有专家称:“市民普遍缺乏对净水器的了解,价格成了影响消费者选购净水器的关键因素。对于外表差不多、功能不分上下的产品,消费者普遍倾向于低价产品。这样一来,很多净水器商家就对净水器的后期维护费用避而不谈,打出极低的售机价格来吸引市民购买。事实上,净水器的核心部分—滤芯需要定期更换。更换的频率与当地水质、滤芯质量、使用频率以及制水效果有关,一般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平均算下来,每年滤芯花费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看似购买了比较便宜的净水器,却陷入了换芯陷阱。”
总结:任何行业都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不过“莠的”毕竟是少数,以上所讲述的猫腻,更多的只是为消费者选购净水器提供一定的参考,避免上当受骗。不要轻信商家的高调宣传,不要对现场净水测试深信不疑,也不应该认为价高就是好产品。在选购净水器时,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去选择品牌和产品,这样才能真正买到心仪的净水器。





















